Great-Fortune › 讨论专区 › 程式语言 › Python 园地 › 资料型态和变数
标签: Python
该主题包含 0 则回复,有 1 个参与人,并且由 FrankDJWu 于 7 年, 11 月 前 最后更新。
-
作者文章
-
2017-06-01 17:03:32 #1161
转载自廖雪峰的官方网站
资料型态
电脑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做数学计算的机器,因此,电脑程式理所当然地可以处理各种数值。但是,电脑能处理的远不止数值,还可以处理文本、图形、音讯、视频、网页等各种各样的资料,不同的资料,需要定义不同的资料型态。在Python中,能够直接处理的资料型态有以下几种:
整数
Python可以处理任意大小的整数,当然包括负整数,在程式中的表示方法和数学上的写法一模一样,例如:1,100,-8080,0,等等。
电脑由于使用二进位,所以,有时候用十六进位表示整数比较方便,十六进位用0x首码和0-9,a-f表示,例如:0xff00,0xa5b4c3d2,等等。浮点数
浮点数也就是小数,之所以称为浮点数,是因为按照科学记数法表示时,一个浮点数的小数点位置是可变的,比如,1.23×109和12.3×108是完全相等的。浮点数可以用数学写法,如1.23,3.14,-9.01,等等。但是对于很大或很小的浮点数,就必须用科学计数法表示,把10用e替代,1.23×109就是1.23e9,或者12.3e8,0.000012可以写成1.2e-5,等等。
整数和浮点数在电脑内部存储的方式是不同的,整数运算永远是精确的(除法难道也是精确的?是的!),而浮点数运算则可能会有四舍五入的误差。字串
字串是以单引号’或双引号”括起来的任意文本,比如’abc’,”xyz”等等。请注意,”或””本身只是一种表示方式,不是字串的一部分,因此,字串’abc’只有a,b,c这3个字元。如果’本身也是一个字元,那就可以用””括起来,比如”I’m OK”包含的字元是I,’,m,空格,O,K这6个字元。
如果字串内部既包含’又包含”怎么办?可以用转义字元\来标识,比如:
‘I\’m \”OK\”!’表示的字串内容是:
I’m “OK”!转义字元\可以转义很多字元,比如\n表示换行,\t表示定位字元,字元\本身也要转义,所以\\表示的字元就是\,可以在Python的互动式命令列用print()列印字串看看:
>>> print(‘I\’m ok.’)
I’m ok.
>>> print(‘I\’m learning\nPython.’)
I’m learning
Python.
>>> print(‘\\\n\\’)
\
\如果字串里面有很多字元都需要转义,就需要加很多\,为了简化,Python还允许用r”表示”内部的字串预设不转义,可以自己试试:
>>> print(‘\\\t\\’)
\ \
>>> print(r’\\\t\\’)
\\\t\\如果字串内部有很多换行,用\n写在一行里不好阅读,为了简化,Python允许用”’…”’的格式表示多行内容,可以自己试试:
>>> print(”’line1
line2
line3”’)
line1
line2
line3布林值
布林值和布林代数的表示完全一致,一个布林值只有True、False两种值,要么是True,要么是False,在Python中,可以直接用True、False表示布林值(请注意大小写),也可以通过布耳运算计算出来:
>>> True
True
>>> False
False
>>> 3 > 2
True
>>> 3 > 5
False布林值可以用and、or和not运算。
and运算是与运算,只有所有都为True,and运算结果才是True:
>>> True and True
True
>>> True and False
False
>>> False and False
False
>>> 5 > 3 and 3 > 1
Trueor运算是或运算,只要其中有一个为True,or运算结果就是True:
>>> True or True
True
>>> True or False
True
>>> False or False
False
>>> 5 > 3 or 1 > 3
Truenot运算是非运算,它是一个单目运算子,把True变成False,False变成True:
>>> not True
False
>>> not False
True
>>> not 1 > 2
True布林值经常用在条件判断中,比如:
if age >= 18:
print(‘adult’)
else:
print(‘teenager’)空值
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,用None表示。None不能理解为0,因为0是有意义的,而None是一个特殊的空值。
此外,Python还提供了清单、字典等多种资料型态,还允许创建自订资料型态,我们后面会继续讲到。变数
变数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代数的方程变数是一致的,只是在电脑程式中,变数不仅可以是数位,还可以是任意资料型态。
变数在程式中就是用一个变数名表示了,变数名必须是大小写英文、数位和_的组合,且不能用数位开头,比如:
a = 1
变数a是一个整数。
t_007 = ‘T007’
变数t_007是一个字串。
Answer = True
变数Answer是一个布林值True。
在Python中,等号=是设定陈述式,可以把任意资料型态赋值给变数,同一个变数可以反复赋值,而且可以是不同型态的变数,例如:a = 123 # a是整数
print(a)
a = ‘ABC’ # a变为字串
print(a)这种变数本身型态不固定的语言称之为动态语言,与之对应的是静态语言。静态语言在定义变数时必须指定变数型态,如果赋值的时候型态不匹配,就会报错。例如Java是静态语言,设定陈述式如下(// 表示注释):
int a = 123; // a是整数型态变数
a = “ABC”; // 错误:不能把字串赋给整型变数和静态语言相比,动态语言更灵活,就是这个原因。
请不要把设定陈述式的等号等同于数学的等号。比如下面的代码:
x = 10
x = x + 2
如果从数学上理解x = x + 2那无论如何是不成立的,在程式中,设定陈述式先计算右侧的运算式x + 2,得到结果12,再赋给变数x。由于x之前的值是10,重新赋值后,x的值变成12。最后,理解变数在电脑记忆体中的表示也非常重要。当我们写:
a = ‘ABC’
时,Python解译器干了两件事情:
在记忆体中创建了一个’ABC’的字串;
在记忆体中创建了一个名为a的变数,并把它指向’ABC’。
也可以把一个变数a赋值给另一个变数b,这个操作实际上是把变数b指向变数a所指向的资料,例如下面的代码:a = ‘ABC’
b = a
a = ‘XYZ’
print(b)最后一行列印出变数b的内容到底是’ABC’呢还是’XYZ’?如果从数学意义上理解,就会错误地得出b和a相同,也应该是’XYZ’,但实际上b的值是’ABC’,让我们一行一行地执行代码,就可以看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:
执行a = ‘ABC’,解译器创建了字串’ABC’和变数a,并把a指向’ABC’:执行b = a,解译器创建了变数b,并把b指向a指向的字串’ABC’:
执行a = ‘XYZ’,解译器创建了字串’XYZ’,并把a的指向改为’XYZ’,但b并没有更改:
所以,最后列印变数b的结果自然是’ABC’了。
常数
所谓常数就是不能变的变数,比如常用的数学常数π就是一个常数。在Python中,通常用全部大写的变数名表示常数:
PI = 3.14159265359
但事实上PI仍然是一个变数,Python根本没有任何机制保证PI不会被改变,所以,用全部大写的变数名表示常数只是一个习惯上的用法,如果你一定要改变变数PI的值,也没人能拦住你。
最后解释一下整数的除法为什么也是精确的。在Python中,有两种除法,一种除法是/:
>>> 10 / 3
3.3333333333333335
/除法计算结果是浮点数,即使是两个整数恰好整除,结果也是浮点数:
>>> 9 / 3
3.0
还有一种除法是// (DIV),称为地板除,两个整数的除法仍然是整数:>>> 10 // 3
3你没有看错,整数的地板除//永远是整数,即使除不尽。要做精确的除法,使用/就可以。
因为//除法只取结果的整数部分,所以Python还提供一个余数运算(MOD),可以得到两个整数相除的余数:>>> 10 % 3
1无论整数做//除法还是取余数,结果永远是整数,所以,整数运算结果永远是精确的。
小结
Python支援多种资料型态,在电脑内部,可以把任何资料都看成一个“物件”,而变数就是在程式中用来指向这些资料物件的,对变数赋值就是把资料和变数给关联起来。
注意:Python的整数没有大小限制,而某些语言的整数根据其存储长度是有大小限制的,例如Java对32位元整数的范围限制在-2147483648-2147483647。
Python的浮点数也没有大小限制,但是超出一定范围就直接表示为inf(无限大)。 -
作者文章
抱歉,回复主题必需先登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