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明珊 2017-06-08
Automation Alley調查發現,85%製造業高階主管表示,公司有計畫加碼投資工業4.0科技,包括雲端技術、工業物聯網(IIoT)和工廠機器人,更有高達88%高階主管相信,工業4.0科技有助於提升競爭力。
據CIO Review報導,越來越多製造商把希望寄託在工業4.0,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,公司為工業4.0技術提撥專門預算。製造商不僅加速採用這些技術,也開始把工業4.0原則當成商業目標。
醫療器材業者一直是製造業轉型的領頭羊。李建樑
醫療裝置製造商一直是製造業轉型的領頭羊。第三級醫療器材的風險最高,所以接受最高規格的法律規範,心臟節律調節器等可植入的電子裝置動輒攸關人命。
工業4.0的原則可能跟現行醫療法規牴觸,例如工業4.0支持閉環反饋系統,以加速智慧裝置的製造過程,卻跟現行醫療產業強調確認和驗證有所衝突。依照醫療裝置產業的規範,一旦製造流程有任何重大改變,都必須進行廣泛的測試、確認和記錄,否則不得投入生產。
儘管如此,部分醫療器材製造商仍擁抱工業4.0,他們看見工業4.0的各種好處。首先,若第三級醫療器材產量夠多,每年預計有1,000萬的產量,最好要有高度精密的自動化,讓生產線24小時高速運轉。
其次,第三級醫療器材通常有精密的零件,若缺乏專業機器設備恐無法達到一定的準確度。第三,ISO 13485和美國食品藥物安全局(FDA)規範要求製程的可複製性,這必須仰賴自動化來達成。第四,醫療器材必須在無塵室製造,自動化可減少人員介入。
工人只要把零件放入配料器,機器就會自動檢查零件方向。醫療器材的製造流程有50個步驟以上,每一站都要經過檢查,例如透過光學檢查來確認物料和電子裝置,藉由機器視覺系統不斷確認零件的條碼,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只會拿取通過檢查的零件或裝置。
一旦產量低於固定的門檻,機器對機器(M2M)通訊會即時對操作員發出警告,提醒操作員去瞭解問題所在。工業4.0的製造流程盡量減少人員介入,確保每一個零件的可追蹤性,堪稱世界級的製造設備。